特殊时期,新手爸妈在家护理新生儿要注意这些事!
本文转自《中国妇幼健康》
目前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续,儿童和孕产妇也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。为做好疫情防控,根据有关要求,疫情期间尽量不做面对面新生儿访视,提倡通过微信、电话、视频等方式开展在线咨询和指导。宝宝从产院接回家后,新手宝爸宝妈们该如何帮助宝宝健康成长呢?
1 如何护理新生儿? 宝宝脐带正常在2周左右脱落。脱落之前,每天家长用75%酒精擦拭脐部一次,保持脐部干燥清洁。在脐带脱落后2-3天有少量出血,或者有清亮的分泌物是正常的,用干净棉签,轻轻蘸干就可以了。 房间应保持20-22℃,湿度55-60%,阳光充足,每日开窗通风20-30分钟(通风时将孩子转移到另一房间)。新生儿应衣着宽松,质地柔软,皮肤保持清洁,早产儿要注意保暖,每天监测体温。 2 怎么发现新生儿黄疸异常? 几乎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黄疸,出院回家后,家长应每天观察孩子的手脚心,看皮肤的颜色有没有发黄。如果孩子手脚心都发黄了,应该引起重视,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。
怎么能在家帮助宝宝尽早消退?
宝宝体内的胆红素主要通过大便排泄出去,所以最有效、最简便的方式就是给宝宝多吃母乳,多排泄。还有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晒太阳,可以隔着一层玻璃来晒,将宝宝身体裸露,每次20-30分钟,注意要把眼睛遮挡一下,晒的时候最好把室内的温度调高,防止宝宝着凉。
3
怎么判断宝宝大便是否正常?
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很多,有时多达10多次,这不一定是腹泻,可以重点看看大便的性状。大便是糊状的,没有太干或太稀,有时会伴有奶瓣,颜色呈金黄色或者淡黄色,偶尔出现绿便,没有腥臭的气味,孩子的精神状态不错,这样就不用担心。随着宝宝的发育,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,基本过了半个月以后,每天的次数减少为六七次了。定期测量宝宝身高、体重,有助于更好的观察新生儿的身体状况。
4
如何促进母乳喂养?
母亲母乳喂养时要佩戴口罩,接触新生儿前要洗净手。为了促进泌乳,乳母应保持身心愉快,充足睡眠、合理营养,新生儿按需哺乳,频繁吸吮,每日不少于8次,每次哺乳时吸空一侧乳房,再喂另一侧,下次哺乳时则从未吸空的一侧乳房开始。
5
如何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?
新生儿头部周围不放毛绒玩具、软枕头、毛毯,避免口鼻被堵,发生意外窒息。溢奶可能会引起窒息,为了缓解溢奶,喂奶后将婴儿头靠在母亲肩上竖直抱起,轻拍背部,可帮助排出吞入空气,溢奶明显的,睡眠时宜右侧卧位,可预防睡眠时溢奶导致窒息。测体重、换尿布、洗澡等护理时避免意外跌落或溺水发生。
6
如何补充维生素D?
孩子出生数天后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,足月儿每日口服400IU,早产儿或双胎儿每日口服800IU,连服3-4个月,之后改为400IU。
7
如何促进感知觉发育?
母亲及家人应多与新生儿说话、唱歌、微笑,多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颜色鲜艳的玩具,多皮肤接触,洗澡后给新生儿抚触,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,每天可进行1-2次婴儿被动操,家长应学会辨识宝宝哭声,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需求。
8
有吸氧史的早产儿宝宝应该注意什么?
有吸氧治疗史的早产儿,尤其是出生体重<2000克的早产儿应当在生后4-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时到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医院进行眼底病变筛查。
宝爸宝妈们应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、面色、哭声、皮肤有无黄染、皮疹等;眼睛有无充血和分泌物;呼吸是否平稳、通畅等,如发现异常或有新生儿喂养、护理等疑问,可以电话或微信咨询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医生。